2009年7月21日星期二

介绍吉罗鱼之乡






肯逸湖座落在登嘉楼州,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湖边四周环绕著古老原始森林。基于水源丰富,全年都拥有丰富的淡水鱼群,是垂钓者的天堂。

除了垂钓,游客也可以选择在此露营、丛林穿越、乘坐水上摩托车、伐独木舟等活动,是一家大小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游客可根据指标转进岔路,大约35分钟,来到一座高架大桥。车子转入桥旁边的红泥小径,走到尽头抵达Gawi渡口。

渡口对面的大自然树林,发出令人心旷神怡气息,虽然阳光耀眼,可是湖里的水还是保持着寒冷的温度。

登上包下的船屋,欣赏着肯逸湖自然景色,向 Sg Petang 出发。放眼望去,四面都是清晰的湖水。

游客在船屋用过午餐,休息一会儿,需徒步穿越森林1.7 km,抵达吉罗故乡。

湖内的吉罗鱼在水面上翻腾跳跃,湖水汹涌澎湃,十分雄奇壮观。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熟练掌握爬山技巧


1. 走上坡路,尽量让脚后跟吃劲,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劲。用脚前掌爬山, 等于让小腿累死而让大腿闲死。坡路上常会突出块石头、石埂之类,要用脚跟踏之。若坡路较平,也尽量全脚掌着地。走上坡路的第二个窍门是让每一次迈步换腿 时,都须将支撑腿伸直,让关节嘎噔一下,这样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给腰肌一部分,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烦,它能让人每走一步都有0.3秒的单腿休息。谁要是仅用脚 前掌不让膝盖绷直一下地爬坡,就等于故意磨练意志。
  
2.可用可不用手帮助时就应该用手。用手能减轻双腿的重负。爬 山时双手多半是在闲着,早已养精蓄锐,稍微能用上手时,就该前肢着地而用力。为啥四肢腿的动物就比人擅爬山?因为它们平均分配了力量。估计动物看人直立地 爬山行路一定觉得奇怪,这是一种杂技的姿式呀。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度,就手脚并用,省劲有效,也没什么不雅,还算返朴呢。
  
3.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也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我发现老乡负重上山(送粪担水等)就有些外八字,虽不走得特快,但不停歇,每迈一步膝关节都挺直一下,仿佛一步一顿。
  
4.爬坡时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下部助力。这样一是让手臂和腿形成一个力矩而将臂力转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压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紧凑而得以发力。当摁压着一只腿提迈另一腿时,会觉得像摁压着一块石头一样而能借上力。
  
5.爬坡时可大口喘气,喘得夸张一些也没关系,吸进的气越多越好,能加强肺和心脏的功能,进而全身肌肉中的细胞更能充分地工作。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让 肺叶完全膨胀起仿佛上至喉咙下至丹田。山里的空气杂质少,干净的氧气在身子里循环就等于内部洗澡呀。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腭前,让舌头先给凉气加加温, 省得喝一口冷风噎着。
  
6.爬坡时拄棍也能减轻腿力。两只腿的爬不过四只腿的,但人拄上棍等于三只腿,胜于两腿。短棍(手至地的距离)为好,手能撑住它,让那棍杖像腿一样吃力。长棍也行,仿佛撑篙,不过移起来比短棍费些胳膊的劲。
  
7.爬坡时适当地仰着头。这样从视觉的角度来看,坡似乎不那么陡了。用错觉骗一骗自己就算藐视困难吧。

8.爬山时最好穿硬底高腰皮鞋。硬鞋底不怕山石硌脚,走在石头上也能全脚舒展,踢蹭到石头也痛不着脚趾。高鞋腰有护踝作用,使脚与小腿更柔韧地连在一起。休闲鞋不宜爬山,其鞋底几乎像你脚掌一样轻,硌鞋即硌脚,不小心踢了块石头就像石头砸了脚趾1
  
9.爬野山时须备上手套。野山快到山顶时往往路极窄或没路,全是荆丛时要用手去扒开丛枝,手套可避免手被刺技刮伤,并且遇陡坡手脚并用时,那手套就等于是鞋呀。越是夏天越要备上手套,夏天的“棵子”(荆棘丛)比冬天的密多了。
  
10.关于山上的小路。没小路的山,走起来费时费力,爬山时找路就像找导师一样。以下几种情况必有小路:架过山梁的电线下必有查线员留下的路;过光缆的 地方亦是;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炭窑或小名胜(塔、泉、碑、坟)等必有小路可通。一般来说,小路因山制宜,往往不直通你要去的方向,它可能绕半座山,甚至 有时反方向而迂回。
  
11.小路不会忽然消失。一旦忽然消失,多半是你走错了,原道回返一段,仔细查检小路是在哪拐 了弯。不要硬走,就算你直接攀登钻荆爬上了顶峰,却失去了爬山时的聪明锻炼。有时小路会有同样宽窄的分支岔口,也许这是暂分叉而不远后合并,也许真是分道 口。此时须根据山判断,甚至捡一条试走几百米。
  
12.上山前一定要找到北并认准。一般从小村能看到要登的山顶,看看二者连线与北的角度,明确前进时的方向感。行进时也要时时找一找北,拐弯时要大概估 计转了多少角度。在山里,人的方向感觉常会出错,有时楞会发现太阳在“北面”,不过太阳不会错,不愿相信也要相信它。
  
13.下山迷路时就往下顺沟走。顺小山沟下坡能到大山沟,大山沟必有路通人家,也许回不到你的出发点,但不致出危险,尤其天黑或大雾时,顺沟走下坡路最为保险。
  
14.下陡坡时用屁股蹭着走不寒碜。一般下陡坡时宜侧身走,重心略靠后,稳住一脚再移一脚。背着身往下倒走,视野不好,且过慢。不妨仰面坐着走,即用屁股蹭着走,两手也撑着移动,安全而快捷,稍费裤子。
  
15.下小坡时小跑两步最有效率。下小坡时,小步紧,即步伐小而步频高,甚至可小跑几步,因为把劲用来“刹车”是浪费,并且脚也顶得慌。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山就在那裡...


转贴一位登山朋友所写的观念,提供各位参考。

登山者的膝蓋受傷往往是不正確的觀念造成的而不是登山的原罪
不正確的觀念除了爬山方式不對之外
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平常體能的鍛鍊
很多登山者都以為爬山可以鍛鍊身體
有爬山的人身體也會比沒爬山的人好
其實這都不對

爬山是一種體能負荷很高的運動
高過我們平常的各種活動
所以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衝擊
因此在爬山前
應該讓自己的身體逐漸適應這種高強度的運動
而不是利用爬山來練身體

尤其糟糕的是
登山者大多利用長假或週末爬山
在兩次爬山之間根本不運動
一方面是登山之後的疲勞
一方面是為了“保養”身體(例如膝蓋)
結果造成體能在下次爬山之前就退化到跟一般人差不多
更慘的是可能還留下膝蓋傷害的後遺症
結果爬山的人身體反而比不爬山的人差

其實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平常多運動
最好針對爬山所需做體能訓練
正如文章中所說的
每天抬腿300下就會有幫助
那為何不好好鍛鍊呢?
我個人認為吃葡萄糖胺,用登山杖等都只是輔助的工具
真正該加強的是體能
如果體能不好
就好像一輛引擎磨損嚴重的車
即使用最好的機油
換上最好的輪胎
也不會讓性能提升多少

說來很諷刺
這樣的觀念
即使在山社也只有少數的人有
平常會鍛鍊體能為爬山做準備的人少之又少
頂多是應付一下跑步測驗
我在田徑隊每天練跑
到了爬山前還會加強訓練
至今爬山腿很少酸過
更不會有膝蓋的問題
而那些平常不運動的人到了爬山前還是不運動
整個爬山過程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爬山也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折磨自己的活動
結果往往那些人就成為全隊的負擔
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
除了增加自己身體受傷的機會之外
也是發生危險的潛在因素
在關鍵的困難地形
在惡劣的天候環境
體能是決定自己命運的重要關鍵之一

總之
平常多運動才是上策
一星期至少三到四天的運動
(一星期一次只會增加受傷的機會,對體能提升沒有幫助)
爬山前要讓自己的體能提升到足以應付該次登山的強度
而不是用登山來提升體能
這樣才能在輕鬆愉快中享受登山的樂趣